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山水清澈易经策划

以霜雪之洁求其品,以岱宗之高求其志,以潭壑之深求其学,以大地之厚求其德

 
 
 

日志

 
 

〖六爻学堂〗 第一章 周易预测学概论  

2017-06-04 13:37:23|  分类: 51六爻课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六爻课程〗 第一章 周易预测学概论 - 山水清澈易经策划 - 山水清澈易经策划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预测学原著,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易经的易字是由蜥蜴的象形字所演变而成(含有变化之意);而周易所代表的意义则有两种,一为说明浩瀚宇宙中所产生的变化,一为周朝所流行的易占之书。在易经这部书中,系将万事万物分为六十四种不同的形态,而后以预测者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来指示方位,进而促使人们努力开拓自己的命运。其中包括说明六十四卦的经,及解释内容的十翼(对易所做补充说明的十篇文章)。而十翼最重要的部分则是解释易经哲理的系辞传

  易的基本哲理乃为阴、阳。阴代表女性,柔顺而消极;阳则代表男性,刚强而积极。阴爻与阳爻三条线交错组合乃成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等八种,这就称为八卦。把这八卦两两相配,就会得到六十四卦。

  易经是我国古代占卦的原典。其雏型被推定是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纪)完成的。殷代盛行用火灼龟甲或兽骨,再观其裂痕来占卦,谓之龟卜。到了周代,又盛行蓍草占吉凶,谓之占筮。占卜的结果,由朝廷细心保管。其后,再由累积下来的筮辞中,挑选出适当而符合各卦各爻的,加以编篡,就成为易经的雏型了。易经的雏型完成之后,占筮就不再为朝廷所独占有,而普及各地的诸候士大夫阶级。以后,占筮的仪式就盛行于各种场合中。占筮普及以后,极需要一本专门解释的书,由于易经中的用辞艰深难解,必须有统一的解释,意义才不致发生差异。因此,从战国末期到前汉初期,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渐被作成,而完成了易学。后来,儒学被尊为儒教之经典,而高居于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首位的易经,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根源。后由于宋代新儒学的兴起,易经更被视为形而上学的主流,极受重视。但是,根据传说,八卦是伏羲氏所作,六十四卦为神农氏所作,卦爻辞是文王与周公所作,十翼是孔子所作,迄今尚无定论。易的本质就是预测,《易经》就是一本卜书,这是无可否认的。而易学预测,是以易经这门最能体现中国系统思维的大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以六十四卦做为自己的逻辑构架,同时纳入四时五行五方五音十天干十二地支卦气易数等极为复杂、科学的参考因素,密切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动静变化信息,如时间、地理、天时、声音等诸元,作为预测未来结果的预兆信息,依循固有的逻辑结构,推衍出事物可出现的趋势和细节,正因为易学预测术融合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容,且是完全建立在唯象理论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对易学预测的研究,无疑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具有广泛的启迪和影响。

  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亦称六爻预测法火珠林法,系中国正宗预测大法。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系给周易各卦中的各种因素输入五行信息后,根据卦中的五行生克、冲合扶拱及其与时空的信息关系,分析出所需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细节。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的特点是预测事物细致、缜密、周严、具体、信息规划性强,其预测模式呈公式化,随意性小,故其法极易掌握。宋、明、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源于西汉京房氏。京房(公元前77年 ̄前37年)是西汉的经学家,著有《京房易传》等多部研究易学的作品,后人称为京房易纳甲法,及至清代,由王洪绪所著《卜筮正宗》一书对此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定型,成为近代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易学预测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着重讲解《卜筮正宗》中的有关预测理论方法。

  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期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卦.文言》)。德行高尚的人,功德与天地相契合,光明与日月相辉映,进退与春夏秋冬四时同步。大人的行为先于天时,但符合自然的法则,后于天时,而遵循自然的变化时机。《周易》认为,一个把握宇宙真理的人,其行为准则是与社会相契合的。推而广之,人类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人是宇宙的全息缩影。我们引为自豪的智慧老人老子、庄子,也是一再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完全和谐统一的。在古代圣哲那里,宇宙、人身本为一体,精神、天地自然溶融,宇宙中有的,人身中各各悉备。基于此,古人认为:人们既可能从自然界的某些物质运动规律中领悟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也可以从人体生命现象中推测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于是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举痛论》)。善言人者必能推知天地,所谓指节可能观天,掌纹可以察地(《类经图翼》引邵子)。所以,尽管古人论说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各说都无一例外地力图追索天人相通之处,从而形成了关于天人相应的学说。这一学说的主要特征,就是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本是相类相通、和谐一致的,它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的是彼此间的协调和协作。这些富于全息色彩的古典理论。主要来源于古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取人身的唯象观察方法,而通过无极太极(或一)、二仪(阴阳)、三家(三五、气象数、精气神)、四象、(春夏秋冬)、五行(金、木、水、火、土)、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二辟卦、十二律等等的思维模式体现出来。

  以易学预测为代表的预测术是完全建立在唯象理论基础上的。预测的实施从本质上讲,是先人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以通神明之德,也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传》)的取象比类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可认为周易预测正是依据取象比类,以简御繁的方法来采集信息,然后再依据象数体系推衍运筹,揭示出事物的趋势的。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能理解预测术的思维方法和哲理本质。那么,人类为什么能预知呢?千百年来,这一问题一直令人着迷,同时也令人深感困惑。古人依据天人感应的学说,认为宇宙、社会、万物者是全息的。宇宙中有的,人身中也有;人身中具有的,万物悉备,所谓万物无情而有性。在古人的观念中,宇宙万物,即使顽石一类的无知之物,也一样能够与人通灵。因为,它虽然没有人类的七情六欲,却同样能够吸引、施放宇宙间信息能量。至于植物、动物的灵性,则更不待言了。这或许就是庄子所说的能与一,万事毕吧。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已经揭示出生物的部分与整体之间或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存在着全息关系,即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的成比例缩小。这一规律的发现似乎印证了古人关于宇宙人体合一的学说。

  那么,是不是人类都具有预测的潜能呢?荷兰的特异测量研究者库洛瓦泽托等,发现人们往往很容易寻回自己无意中遗失的随身携带的物品;也可以通过对被害者的遗物进行信息感应,来追踪和捕获凶手。大量实验表明,人类也许可能跟动植物互相通情,或者通过意识媒介,与没有生命的物体互相沟通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国佛教所云万物无情而有性,同时也揭示出我们人类不仅蕴藏着比动植物等物体高级得多的预知潜能,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预知潜能将通过诸如气功之类的科学训练,挖掘出越来越敏锐和准确的直观预测力。

  从有关事例中,我们也可看到古代预测者之所以特别重视预兆的原因。几乎古代任何一位预测高手都无一例外地认为,预兆是预测的重要参与诸元。例如,相传为邵雍所著《梅花易数》一书,就十分强调三要,运用耳、目、心和十应注意天时、地理、小环境、声音等。科学实验既然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人与动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之间,都可通过意识媒介沟通信息。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古人也曾经通过自己的特异直觉,掌握了这一真理呢?知识的新领域无法穷尽,人体本身具有的特异现象将随着科学的愈益发展,渐渐揭开全部的神秘面纱。

  周易研究,是一项严肃的学术事业。而我们学习周易预测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流,弘扬优秀遗产,批判封建糟粕,严格区分科学与迷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现代科学文化建设服务。

 

 
  评论这张
 
阅读(581)|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